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杏彩平台客户端.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2024-05-19 01:57:33 来源:杏彩平台官网 作者:杏彩体育下载安装 阅读 1
杏彩平台客户端

  2月28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企业改革50人论坛主办的2023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在京隆重召开。2024年承载着“十四五”规划宏伟蓝图实现的关键使命,适逢全国召开前夕,峰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主题,汇聚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家、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致力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共同探讨中国企业改革的最新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推动我国企业在全面贯彻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升行动”的关键之年,牢固树立“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大局意识,为构建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峰会设置了领导致辞、主旨演讲、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发布、《中国企业改革发展2023蓝皮书》发布、2023国资国企改革十件大事发布、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终身荣誉奖颁发等,多位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交流发言中碰撞观点,分享实践,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思想盛宴。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第十四届全国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邵宁,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刘明忠,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苟护生,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耀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育先,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卜玉龙,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总经理殷长波,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思伟,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尹义省,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曹如民,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衣学东,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等来自政府、企业及学界的重量级领导和权威专家学者,结合党和国家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和国有企业的政策要求,围绕企业改革、创新发展、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的构建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峰会以线上线余人在现场参加峰会,线上视频、图文直播参与人次突破三百万。

  王在领导致辞环节上表示, 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位推进,实现良好开局,掀起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热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面向新征程,坚定不移走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国企改革之路。二是担负新使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功能使命改革任务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鲜明特点,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三是塑造新机制,高水平打造新国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健全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化机制上取得了系列突破,新一轮国企改革将重点在更广更深更细上落实,实现“形神兼备”上狠下功夫。四是构建新生态,与各类所有制经济协同合作,共同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互利共赢的良好生态。2024年是深化提升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国务院国资委将持续深入推动深化提升行动落地见效,坚持将功能使命任务和体制机制任务两手抓,以功能使命类任务引领体制机制类改革,以体制机制类改革支撑功能使命类任务完成,形成深化改革组合拳,确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的改革主体任务。

  彭华岗在致辞中表示,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总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恰逢其时,已经成为集中展示我国企业改革发展成果的年度盛会,也是政企学研社会各界交流经验、分享成果、碰撞观点、深化研究的重要平台,为广大企业推进改革、推动发展提供了样板和榜样,带动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企业改革发展工作,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创新,向改革创新要效益的企业经营理念深入人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始终以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为宗旨,搭建重要平台,研究重大问题,推动成果落地,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资国企中心工作,服务广大会员企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是企业、企业家、改革者、研究者的平台,将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智库平台作用,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深化研究、促进交流、加强合作,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翁杰明在以《聚焦关键环节,增强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的实效性》为主题演讲中表示,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和国家发展的根本支撑,营商环境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45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营商环境有利于建立企业、放活企业、保护企业的时期,就是企业不断涌现、快速发展的时期,反之往往给企业带来各种困难,降低企业对国家的贡献能力。当前,要保证各类企业的经营预期、投资动力、创新活力,推动国家的持续发展,必须把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应聚焦以下关键环节,增强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的实效性:一是调整优化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二是形成稳定而能够落实到位的政策体系;三是鼓励各类企业推进股权多元化,这是保证不同类型投资者权益平等的重要条件;四是外内联手,解决新兴产业持续创新问题;五是促进有条件的企业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改革,这是保证中国企业适应高水平开放的先手棋;六是开放立法,规范执法,保障产权安全和企业预期;七是提升涉企社会组织服务与凝聚企业的能力,这是培育营商环境时容易忽视,但必须补足的短板。以上是现阶段改善我国企业营商环境的七个重点问题,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落到实处。

  峰会上,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被授予“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终身荣誉奖”。

  宋志平在感言中结合自身40年的企业工作经历,深情分享了对国企改革的体会。国企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尤其是党的以来,在习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取得了辉煌成绩。国企改革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国企改革还要继续深化和提升,还要坚定前行。国企改革的底层逻辑是要建立真正的市场化机制。国企改革是一场巨大的实践活动,真正的主体是企业,改革的动力来自于企业,改革的首创精神和经验也来自于企业。党的领导、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机制是国企改革的三宝。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国企改革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认可,已经成为企业改革的思想阵地和热土,也是企业改革者之家,希望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继续高举改革大旗,不断为我国企业深化改革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024年,国资国企深化改革任重道远,会上领导专家围绕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实践成果建言献策,围绕深化各类所有制企业沟通交流、互利合作,在践行使命责任上同题共答,在布局现代产业上同向发力,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同频共振,在应对风险挑战上同舟共济,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案,以期助力我国广大企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尹艳林在以《2024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为主题的发言中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实现回升向好,步入了复苏轨道。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45周年,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要落实好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扩大投资消费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重点任务。

  朱光耀在主题发言中表示,2024年对于中国的发展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经具有领先优势,我们要正视在算力研发方面的差距,同时发挥在绿色可再生能源领域应用场景广泛的先发优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高质量发展向前推进,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王晓昀在以《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功能作用》为主题的发言中介绍了2023年广东国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的成绩,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推动,广东国资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比取得了长足进展,有力推动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重点领域布局。他介绍,下一步,广东省国资委将继续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努力做强做优做大广东省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

  刘俏在以《厚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根基,加快战新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发言中对中国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与新兴产业进行了分析。刘俏认为,中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未来会出现两个比较重要的投资领域,一个是节点行业,就是对中国经济未来能够带来巨大影响的关键性行业,另外一个是制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领域,包括战略新兴行业、未来产业,这些是形成未来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来源。央企、大型国企、民企都需要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和市值管理过程中主动追求社会价值创造。

  黄群慧在以《系统理解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发言中表示,发展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生产关系要和新质生产力配合,我们的科研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以及产业政策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深化改革,尤其是收入分配体制,如何体现创新性的劳动市场价值,以及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氛围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国有企业在打造创新性体制机制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问题,一是企业家精神,如何调动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去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把握市场的机会,二是考核机制,如何能够探索一些长期主义的考核机。